日期:2022/12/21 14:12:44
人气:
优化成都营商环境 增强全球要素配置能力 张裕鹏 在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的环境下,我国依托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及对外开放的政策优势,实施“中国+”多元化战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秉持合作共赢理念助力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的国家增强供应链韧性,为全球商界创造更多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推进“放管服”改革,参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指标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基础制度。2019年公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培育市场主体、引领新供给、发展新技术和研发新产品带来新机遇。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的制度保障,也是推进国家及地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都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不断深化改革、转变理念、优化服务、强化落实,协同都市圈其他城市共同优化营商环境。截至2022年9月,有312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以及除欧洲外首个“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选址双流、顶级购物中心SKP的开业就是市场给予的切实反馈与信心证明。 如何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戴德梁行依托世界银行数据研究表明,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有效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依托,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增加0.36%。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成都正以区域中心城市、成渝都市圈和城市群扩大内需及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支点,正不断深化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持续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开放战略,持续以国际化视野聚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争取引流更多高层级、高质量资源,使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 2022年10月27日公布的《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表明,优化范围包括市场环境、政务环境及法制环境,此举措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高质量建设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及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带来新机遇。 第一,锚定发展方向与路径。戴德梁行发布的《2022年全球制造业风险指数》专题研究报告表明,亚太地区特别是以中国和东盟国家为主的区域将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核心。受益于中国工业生产提振与“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带动将持续惠及中国制造。并且“中国+”的多元化战略,将在印度和东南亚等区域补充中国产业链及降低供应链终端风险。成都正切实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成渝双城经济优势,在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明确,要坚定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稳步提升制造业占比,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建设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第二,高水平精准服务市场主体。成都对标世界银行及国际营商环境评估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工程,在政务审批、市场监管、产业扶持及惠企政策等方面发力,连续2年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今年12月7日,在我国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后,成都政府在护照申报、防疫隔离等方面为高新区企业提供支撑,率先组织首批“出海招商引智抢订单”商务交流团,前往欧洲开展“出海招商、出海引智、出海抢单、出海交流”等系列商务活动。截至12月14日,已先后有11家企业18人以小分队方式出海洽谈项目,争取到1.5亿元人民币订单,签署对外投资协议10亿元人民币。 第三,补齐要素,见贤思齐。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在中国15座新一线城市中,成都的营商软硬件环境与杭州、苏州、东莞等地仍有一定差距。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城市营商硬环境竞争力排行榜》中,东莞和苏州分别位列第10和11名,成都市排名第20位,整体营商所需的交通便捷性、基建完备性及网络传输速度等硬件竞争力稍显落后。在香港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院2021年发布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杭州及青岛跻身前十,成都未上前十榜单,在经济发展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上较为落后。相关要素是需要着力关注与持续优化的方面。 如何增强全球要素配置能力? 面对内外部双重叠加的市场机遇和高质量中心城市的发展需求,持续优化成都营商环境、增强全球要素配置能力势在必行。成都需借鉴国际先进营商环境打造经验,在政务服务、基础设施及纳税制度等方面持续建设或完善。 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世界银行近期发布的《宜商环境报告》中开创性地将数字技术指数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标志着经济体营商环境的数字化已成为重点。新加坡作为国际重要的转口贸易中心,连续4年位居全球营商环境第2位,46%的企业将其亚洲总部设于此。新加坡除了拥有极其优惠的税收政策和外汇政策外,还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搭建互联贸易平台,集聚贸易商、物流服务商、金融机构等行业主体,利用数字化手段再造贸易流程,相关企业可以在平台上获取、存储相关贸易文件,推动信息数据的共享互联。成都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地标城市,应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对标世界银行新指标体系,充分联动成都芯谷、智算中心等资源,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来构建重点行业的实时检测及数据共享系统。借鉴欧盟数字反垄断监管工具箱来实现对企业垄断问题的有效监管,逐步实现成都区域内政务环境的数字化转型。 加强交通网络建设,促进国内外贸易往来。美国旧金山的陆上交通网助力区域内资源流动,整个快速交通系统总长为167公里,有效解决了湾区内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伯克利等城市间的交通需求,并刺激过境城市的经济发展;湾区的国际航运网提升国际资源运用能力,已建成以世界级标准的旧金山国际机场为核心机场的机场群,能飞往美国境内近80个城市,及国外40多个城市,直飞航班连通亚洲、欧洲、美国中部、太平洋南部以及中东地区,未来将持续改建扩容,进一步增强湾区开拓国际商业空间的能力。成都要以旧金山的城市营商和发展经验为借鉴,充分利用成都西向南向门户枢纽地理区位优势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优势、时刻资源优势,打造联通全球、功能完善的国际航线网络和覆盖广泛、深度通达的国内航线网络,融入世界级机场群,强化基建环境。 政策从优、程序从简,探索成渝双城税收服务一体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税收征管一体化,川渝税务部门努力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税收协定待遇协同管理。通过内部信息互通,对同一非居民纳税人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实现两地结果互认、征管流程趋同,目前,戴德梁行有限公司、民生商业航空(爱尔兰)有限公司成为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税收协定待遇协同管理受惠的境外企业。统一川渝两地7类62项的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和部分税费政策执行标准,逐渐拉平税收政策执行的尺度,营造川渝之间协同一致、优质高效的税收营商环境,有利于推动两地市场主体和要素往来更频繁、流动更自由。 (作者系戴德梁行华西区董事总经理) |